第(2/3)页 正如白组长所言。 完全可以不安,可以稍显黑暗。 因为未来的路本就未定,有了成就不该歌功颂德,而更应该稳扎稳打,持续发展,保持纯粹。 但一定是要让这样的不安变的合适。 “这个结尾的处理,我还真是留了一手。” 李景霖笑了笑。 当初。 自己在音乐里留了很大的“后门”。 这个后门,便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挥与演奏细节,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意像。 这可不是谁都能意识到的。 当初的一时心血来潮,尝试了这种崭新的处理方式,现在还真就派上了用场。 “说来听听!” 白组长眼前一亮,顿时赶忙追问起来。 “是这样的。” 李景霖短暂的沉吟了一下,便开口道。 “因为我在设计乐曲的时候,从演奏方面带给人的感觉,是考虑了两个不同的时间线与视角的。” “一个,是让乐曲进入到历史中,让大家走入历史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去体验。”、 “另一个,则是超出历史,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回顾历史。” 听了这话。 白组长眼前更是发亮。 万没想到李景霖还真就留了亿手。 这李景霖还真是能塞,这音乐里指不定什么地方就存了点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如果是这个晚会的话,那在后面不安暗示的处理上,确实没必要如此明显。” 《觉醒年代》的主题曲,开头与结尾是同样的动机循环。 通过音符的走向与徘徊,可以给人不安,黑暗的暗示。 如那个年代前后一般。 前,是麻木的昏睡时代。 当前辈们觉醒后。 后,面对的是艰难困苦,充满牺牲与流血的年代。 在演奏时的表达上,自然在结尾要加大这样的情感宣泄,加大落差感,会让人心情陡然沉重起来。 但明显,这样的处理,确实不适合晚会。 警醒归警醒,但如果直接明确暗示未来一定是黑暗的,那显然不好。 倒不是迷信不迷信的事情。 就好像老人家大寿,叮嘱老人家年纪大了好好爱护身体,来年好生保养,不要得病。 这是关爱。 但如果你开口就是“你岁数这么大了,身体也不好,来年要是得病了,那得直接死了”. 这就是找事儿。 并且。 这曲子若是拿到晚会上。 更需要是站在现人的立场与视角上,去回顾当年的峥嵘岁月,然后将该传承的东西传承下来,去面对未来的未知。 所以。 原版结尾,那不安的暗示,在演绎上的情感与表达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于黑暗。 可若是运用在晚会上,这不安的暗示,在情感与表达方式的侧重上,需要更多偏向于“未知”。 正如音乐中一贯的认知一般。 音乐要完全为了载体服务。 当主题曲的时候,是为电视剧服务,但若是来到了晚会,就要按照整个晚会的内容来服务。 “如果不变的话,其实比较适合安排在第一篇章,但我想,上面纠结的,估计是因为我这个曲子中间段落的代表性与概括性比较强烈的原因吧。” 李景霖笑了笑。 “稍作变动的话,很适合放在结尾进行概括。” 第(2/3)页